欢迎来到渝悦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· 专业的心理服务·放心的隐私保障

客服
热线

400-880-6761

服务热线(09:00~17:30)

人际关系是一个双方的游戏,而不是你的单人舞

发布时间:2020-04-07 编辑:小悦 4评论 1367阅读

我们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解决人际难题,我们总觉得可以提高自己的技巧或“能力”。可惜,大部分人理解的“能力”,并不适用于人际关系。

他们对“能力”的想象可能有很多别的名字:权力、领导力、掌控力、摄受力、说服力、人格魅力、气场、高情商。一个人通过自己单方面的修行,把每一段人际关系纳入掌控,把活生生的人,变成可操纵的对象。

想要按自己的意志调教伴侣的人想做这件事,试图用科学育儿方法开发孩子潜能的父母想做这件事,研究如何写出爆款文章的自媒体想做这件事等等。

然而,当一个人满怀这种期待的时候,他往往会无视对方的特异性,便难以看清这一事实:任何一个互动,都没有人可以单方面做主。每个人做的每件事,都只是从自己的角度,发起一种对关系的定义,然后等待对方的回应。

 

 

换句话说:“对方不按我的套路来,我没有办法”。但不是真的没办法,办法其实有。——只是对于这时候的他们,还看不到。

在人际关系中,有两条最重要的法则一条是:你永远只能看到别人怎么做,看不到别人怎么想。

这个道理不用讲。人心隔肚皮,人家不说,我当然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,想知道的话就只能去问。但是且慢!你问了,就能知道吗?

要知道,别人说出了他的想法,你仍然不能确定他说的是不是真话,除非你“相信”他说的是真话。所以表面上我们了解到的“想法”,事实上只是我们的“信念”。

比如,在地铁里被人踩了一脚,你要不要生气?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,这取决于对方是否故意。但我们并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故意。你会听到解释:“我不是故意的”。问题是,有时候你信,有时候你不信。

你最终生气与否,并不取决于他怎么说,而取决于你内心的判断。

根据这个法则,你在人际关系中,“接收”到的一切来自他人的想法、态度,和情感,都离不开你内心世界的加工。你看到的东西,往往是你授权看到的东西。这个法则指出了我们是如何把关系,变成了“我们想要的关系”。

而关系中的另一条法则提醒我们:关系,又不仅仅是“我们想要的关系”。这条法则是:你为一段关系设立的规则,别人永远可以不遵守。

 

 

我们对于自己每一个伙伴,是什么样的人,会做怎样的事,常常是有想象的。这种想象其实是我们单方面设立的规则。它很管用,大大提高了我们与别人交往的效率。

然而,不管这些规则在大多数时候有多精准,我们必须意识到,它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期待,有时候甚至是幻想。你只要听到生活中有人说:“啊?这个人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?凭什么!”那就是幻想破裂的声音。

一个人对自己的规则越有自信,在现实的关系中就有越多盲区。

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路过某大学的宿舍楼,看到楼下的空地上,按照房间号划分了自行车的停车位,还有通知:请自觉按照房号区域停车!但其实自行车停得乱糟糟的。

如果是我,这个通知就会这么写:各房间有权将自己房号区域内的自行车据为己有。有了这么一句,看到的人就不敢乱停车了。

抛开不厚道这一点不谈,我的做法一定比原来的做法更有效。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管理经验,而是因为我心里有这根弦,“请按规定停车”是管理者单方面的规则,他认为应该如此,其他人未必会遵守。

这条法则的推论就是,你也可以打破规则,不必去遵守别人对你的预期。你无须要求自己按别人期待的反应方式去反应。这种做法,有时候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自由,当然也需要承担相应代价。每一种行为,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。你怎么做,是你的选择;别人以怎样的反馈回应于你,则是你的风险。

在人际关系中,我们都受到了太多规则的限制。通常我们看不见这一点,是因为我们本身也局限在这个规则之内。而有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规则本身的形状,也就意味着,可以试着挑战这些规则。

 

 

本平台凡注明(来源:XX)的作品,均转自其他媒体,意在免费向大众传播心理知识,若有媒体因版权原因不再希望本平台发布,可联系本台将其删除。

 

 

 

转载: 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