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渝悦灵心理咨询服务平台· 专业的心理服务·放心的隐私保障

客服
热线

400-880-6761

服务热线(09:00~17:30)

“社会性死亡”背后的心理现象

发布时间:2021-01-21 编辑:小灵 4评论 8682阅读

最近,“清华学姐”的热搜占据了各大社交平台,一名清华大学的女同学在食堂怀疑自己被一名男同学摸屁股,随后她在朋友圈公开了这名学弟的名字和学号等个人信息,声称要让这名学弟应该为这件事作出解释并羞辱学弟。

后来监控摄像头还原了事情真相,原来是学弟的书包不小心蹭到这位女同学,虽然最后证明了学弟的清白,但学弟的情绪和尊严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冲击。

这种现象有个名词叫作“社会性死亡”,指的是让人在公众面前出丑,尴尬丢脸到生不如死,恨不得马上找条地缝钻进去,原地去世。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认为“社会性死亡”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学问题,有深刻的心理动力学因素。

 

一、是对道德的一种审判

网络上出现一些不良事件时,网民最初是想维护道德和正义,声讨那些犯错的人,维护社会秩序,个别人通过人肉搜索曝光当事人的隐私,随着事情的发酵,越来越多的网民盲目参与进来,对“有错之人”进行口诛笔伐,以网络暴力的方式来伸张所谓的正义。

 

 

二、恶意宣泄情绪

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俨然成为人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。当大多数人都认为某种现象是不道德的时候,人们就借机会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这个当事人身上,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让自己得到心灵上的满足。

 

三、网络责任感弱化

现实生活中,受到制度、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制约,人们会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,而在网络上感觉有一种形式上的安全感,网络责任感不强,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,不用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不需要考虑自己的言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,也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,所以出现肆意地造谣、攻击谩骂、以及随意传播未查证信息的行为。

 

四、集体无意识从众现象

人在某个群体中,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,自己愿意抛弃是非和理智,跟随大众的意识走,而没法去思考,换取让自己备感安全的归属感,这就是乌合之众。

其实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现象,集体无意识成为主导,让人无意识跟随。所以网民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做出理性判定,做出了与集体相同的决定,对别人指手划脚。

心理专家提醒大家:当人们被“社会性死亡”时,对身心健康的打击是非常大的,个别人无法经受得起打击会出现心理问题。

临床上常常表现有:失眠、胸闷、委屈、气愤、无耐、紧张害怕、伤心,对生活失去自信心,不愿意接触人,性格改变,严重者会出现自伤、自杀或报复社会歪曲心理的暴力行为。

 

 

当出现上述心理不适症状时,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调适:

1、转移注意力,听一些轻松的音乐、学习一些肌肉放松、冥想和深呼吸方法,对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比较好帮助。

2、学会找人倾诉,可以找自己信得过人亲朋好友倾诉,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

3、多运动,调整好睡眠,规律作息,以积极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。

4、接纳自己不良情绪,接纳自己不完美,多交朋友,参加娱乐活动,适当减压。

身边的亲朋好友要留意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,关心、支持和帮助,必要时请心理专家及时介入干预。

 

转自:茂名网讯

 

 

本平台凡注明(来源:XX)的作品,均转自其他媒体,意在免费向大众传播心理知识,若有媒体因版权原因不再希望本平台发布,可联系本台将其删除。

 

 

转载: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